close
由於馬場身高209公分,對手豈論是日大師還是美國人,在擂台上都矮他一個頭以上。當他使出必殺技「腦天唐竹割」(鐵沙掌)前,對手凡是標準的「三不」動作:不攻擊、不抵擋、不閃躲;乖乖站在原地,義正詞嚴的仰望著馬場。等腦袋挨了一掌後,還不能即時倒下,必須再搖搖晃晃的在擂台上繞幾圈,讓坐在各角度的觀眾,都看明白了口鼻噴出鮮血或吐出牙齒後才摔倒,那個笨重的動作是既血腥又好笑。但這張隻會讓別人感慨好笑的老照片,為何恰好會讓我舊「傷」復發呢?這又要提到我們英白的馬總統和他欽點的天才教育部長了。
自2010年起,拜手機錄影與網路傳播之賜,電視新聞用真實畫面,揭露了一次又一次的校園霸淩事件,真實又殘酷的畫面,讓高官無法再「冷處理」。但我們的總統從小就品學兼優,加上有個體力驚人、連收十多個「乾」女兒的高官老爸,除非是小蔣的那三個寶貝兒子,否則或許不會有小孩敢覇淩他。至於他部屬的那個天才教育部長,也說大師「從小不停當班長,照顧別人、待人誠懇,跟同學關係很好」,從未被霸淩過,難怪會在演講時把覇淩說是「大事件」。即便面對輿論壓力,也隻是搞了個「全國反霸淩日」的大拜拜,要自身當天穿著粉紅色服裝及配飾到學校。但穿成Hello Kitty隻會變成沒嘴巴,不會變成沒手無法打人啊!難道女生就不會霸淩?還是可愛一點的女生就不會霸淩?有這樣的總統與部長,我們實在太厄運了,他們絕對不能下台,因為這樣的智商,應該也不會再有什麼退步的空間了。
1971年3月左右,那時我小學二年級,電視上開始播出日本職業摔角擂台賽,但我媽媽根蒂不大約準許小孩看這種節目,以是我也徹底不懂什麼叫摔角。有一天下課時,我剛走出校門,就被五個同班的女生們叫住了。那年代讀得起薇閣的通學生,除了應酬部高官與政工幹校高幹的昆裔外,就是萬年國會裡老賊們的賊子賊孫。這些郭冠英口中「高級外省人」,很是是女生,個個凡是品學兼優。加上微閣住院生(孤兒)的女生,頭髮都會被校方剪成國高中女生那種很醜的「西瓜皮」,但通學生的女生不是飄逸的長髮披肩,就是紮成花俏的小辮子,全是小公主裝扮,很好分辨的;即便到今天,她們中間仍有兩位是名作家與官夫人。
我是外省賤民,仆從上那些高級外省人從無往來,這一天猝然這五個小公主叫住了,受精雖不至於,但受寵若驚就有一點了。我剛停下腳步,五個小公主就衝上來,把我團團圍住。此中最高的那一個,就像馬場那樣,左手按住了我的頭;我一擡頭,看她眼睛慢慢閉上,右手逐漸提起,我就趕緊大喊:「不大約啊!我才小學二年級,我不能跟女生親嘴的啊!」然後就是一陣天懸地轉,我像被克蟑噴到的蟑螂,搖頭晃腦的又掙紮了幾歩才倒下來。雖然眼冒金星,早已看不見她們了,卻還能聽到那個用鐵沙掌劈我腦袋的小公主大發嬌嗲:「被你們騙了啦!小管的頭那麼硬,害我的手好痛喔!」從此以後,她們就到處宣傳:「小管跟金衣一樣有鐵頭功」,連男生一下課,也都要來見識一下我的鐵頭功,我「地獄」般的童年就此開始。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要解釋什麼叫職業摔角?大約要先從奧運會的正式競賽項目角力說起。角力是一很破舊的競技,由兩人徒手相搏,按一定的規則摔倒對手來決定輸贏,世界各古國也各有差别的模式和設施,如中國的角力,前蘇聯的桑搏,日本的柔道和相撲以及希羅式角力、冷靜式角力等。但職業摔角(Professional Wrestling)不能說是競技,而是一種飾演,比賽內容及結果都必須經當時計劃,還參加了各國武術裡花俏的攻擊能力,讓比賽更具娛樂性。現代職業摔角選手在比賽前,都必須經過長期排練與反覆套招,以是雖然看起來兇猛無比,其實隻是玩把戲,落敗的選手並不會嚴重受傷。但無論如何,這種飾演還是會有一定的危險性,2009年6月13日,卸下面具的「第二代虎面人」三澤光晴,就是意外死在擂台上,震驚全世界。
現代的職業摔角發源於美國,美式職業摔角強調的是興味性,以是賽前還有選手專訪,讓雙方彼此叫罵,甚至偷襲;比賽中也常有别的選手亂入,二打一、三打一,甚至打裁判、打觀眾、打教練、打播報員,打同隊隊友,什麼突發好笑的狀況都有大約出現。來自墨西哥的墨式摔角,強調的則是娛樂性,有各種華麗的空中殺法,以及選手多變的面具造型。但這兩種模式的職業摔角,在台灣根柢上都沒什麼市場。讓台灣人在1980年代夙昔瘋狂迷戀的,還是日式職業摔角。來自日本的日式職業摔角,強調的則是真實性,賽後還加上煞有其事的頒獎儀式,以是招式相對愈加殘暴,凡于是一擊緻命來打倒對手的噱頭為主,也于是在1970年代早期,當電視播出這種低級的娛樂性節目後,即時讓整個台灣陷入瘋狂。
日式職業摔角在台灣能風靡一時,差别於别的運動或娛樂,還能被不少「仇日」的高級外省人遭受,關鍵就在於輸入台灣的時間。相對於日治時期留下來柔道、赤手道、擊劍,甚至棒球,這些凡是高級外省人一到台灣,就發現外地人很熱中的,以是他們會以統治者高人一等的心態,直覺地排斥這些充滿「奴性」的活動。但日式職業摔角就差别了,老蔣剛出亡來台時,這種運動(應該說是娛樂)在日本都還沒出現,于是那些高級外省人的家庭,才會用比較正常的心態來看待。豈但外省高官們公開高調的扮演粉絲,即便後來當局要禁,用的也是很緩和的先協商後停播,而不是像對付黃俊雄布袋戲那樣即時禁播。日式職業摔角會在台灣興起蓬勃,要談起這段歷史,就必須先從日式職業摔角之父力道山說起了。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1951年9月30日,力道山與平時一樣喝酒鬧事,竟碰着日裔美國職業摔角高手阪田,帶著一群美國職業摔交手來日本示範飾演。喝醉了的力道山,又要向阪田等人挑戰,結果卻連連慘敗。不過被這些來自甯靜洋對岸的職業摔角手們一摔,反而讓他從渾渾噩噩中複蘇;就像十年前他決心從朝鮮到日本來學相撲那樣,他又義無反顧地去了夏威夷學習摔角。經過兩年的受苦訓練,他在美國職業摔角界也闖出了一點名聲,有了「日本猛虎」的稱號。但職業摔角終究還是一種娛樂,勝負也凡是為了票房而當時安裝好的,在哪一個處所飾演,來自當地附近或當地民眾較喜歡的選手,當然都要贏,收入也較高。力道山曉得他以一個亞裔選手的身分,在美國職業摔角界已撞到了「通明天花闆」。在發展受限下,於是再下決心回到他的第二故鄉日本。
1954年力道山創建了日本第一個職業摔角團體「日本職業摔角聯盟」,獲勝地將職業摔角引進日本,並且參加了許多神道教或軍國思想下特有的儀式,讓這項娛樂比美式職業摔角更像真的比賽。由於日本是戰敗國,大量美軍駐紮境內,加上韓戰爆發後日本經濟蓬勃復甦,戰前軍國主義所灌輸的屈曲愛國心又被從頭點燃。2月19日,日本職業摔角聯盟在藏前國技館,舉辦了一場力道山與美國NWA分量級「鐵人」丹斯的擂台賽。力道山用相撲的前劈和赤手道的手刀融合而成的「鐵沙掌」痛擊丹斯,民眾看了興奮異常,恍如忘了十年前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恥辱,力道山也就這樣莫名其妙成爲了日本右派團體塑造的民族鐵漢。
這場象徵「日本復仇」的擂台賽,國營的NHK也全程實況轉播。雖然大多數觀眾對摔角的規則一竅不通,但看到日本選手在擂台上痛打美國選手,被戰前軍國主義狼奶餵養成智障的廣大愚民,全都不由熱淚盈眶,日式職業摔角也于是風行全日本。力道山從此不單在日本巡迴飾演,也常回美國,甚至也來過台灣。另外一方面力道山也積極栽培徒弟,最無名的就是馬場與豬木兩人。隨著摔角事業的獲勝,力道山也開始涉足别的副業如夜總會和拳擊,成爲了日本的名流與鉅富。但成也右派、敗也右派,事後除了相撲界,大多數日大師並不曉得他是朝鮮人,但力道山名利雙收後,豈但不隱藏大師的出身,1963年他去了漢城(今首爾),還宣布要在當地建一座運動館,從此受到日本右翼幫派的仇視。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日式職業摔角會在台灣廣受歡迎,不少人都以為是中視在1970年代早期播出《摔角大賽》的功勞,其實這是不懂台灣史的人才會如此倒果為因。1960年代早期台視開播時,隻有一家商業電視台,當然不必顧慮收視率。但是當中視與華視都開播後,能供給廣告的廠商無窮,三台即時進入了白熱化的惡性競爭。想在一個暢銷節目裡上廣告,還必須附帶多買好幾個冷門時段的節目廣告,以是那幾年裡,若沒有一兩個收視率超高的節目,電視台就等著關門。以是雖然電視台高層凡是高級外省人,也要積極研讨終究了局基層的台灣人喜歡什麼。這段台灣電視史自身大約都明白,台視的聚寶盆是民間風靡的金光布袋戲《雲州大儒俠史豔文》,華視的則是民間賣藥打拳的《西螺七劍》;至於中視,則是靠馬場與豬木的《摔角大賽》了。
也就是說,三台當時這些大約拉廣告「以一帶五」,甚至帶六、帶七的輔佐節目,正本就是民間廣受歡迎的娛樂,但當電視台沒有競爭時,高層也不願推出這些會惹起層峰不悅的節目。但是一旦進入廣告競爭階段,自身也就顧不得那些禁忌了。日式職業摔角在台灣的發展,可分為三個時期。第三階段是1990年之後至今,奉求有線電視與網路傳送。第二階段則1970年中視播出的《摔角大賽》,以及被迫停播後的冰果室播放錄影帶。真正讓日式職業摔角在台灣養成固定收視群的第一階段,也就是1950年代到1970年代,靠的則是電影與示範飾演賽,而關鍵人物也凡是日式職業摔角之父力道山。
力道山除了是摔角明星與企業鉅子外,對大多數台灣人來說,很是是婦女同胞,第一印象竟然是電影明星。因為力道山身高176公分,體重116公斤,相對於馬場的過高,别的相撲選手的過重,他的身體不算太怪異;以是他還擔任男配角,演過好幾部賣座的日本電影。很是是1956年東寶公司製作的《男の魂》,他在劇中就扮演摔角明星力道山,不僅以擂台賽的激烈場面取勝;與飾演女教師的知性女星,也是名作家的岸惠子,還有細膩動聽的內心戲。劇情是在描寫摔角明星力道山,豈但要在擂台上打敗美國妙手馬克斯,還要面對以摔角做睹盤、企圖操縱比賽結果的黑社會。這部戲不單是讓亞洲各國觀眾,認識了職業摔角這種運動,更讓力道山成爲了女性觀眾心中的偶像。這部電影1956歲尾在台灣以《龍虎鬥》之名上映時,也創下極佳的票房。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那年代台灣還沒有觀光飯店,力道山等十七位選手隻能下榻於鐵路飯店,當日本大使堀內謙介歡宴他們時,就有自稱七十歲的老拳師「鋼人」要來下戰書,力道山惟恐會出性命,隻好隨口誇讚中國武術廣博精湛,再捧了老教師幾句,勉強打發他走了。接著又有簽名「山東鐵」的拳師,自稱他已練成爲了金鋼掌,要在擂台上挑戰力道山的鐵砂掌。力道山見他年輕,挨得起打,就邀他移駕鐵路飯店,詳談中國武術與日本職業摔角要怎麼比賽的規則,隻有獲得協議,當晚便可在三軍球場一較高下。力道山這麼一說,主辦單位與報社記者們全都興奮異常,如果有場中日武術擂台賽,別說是票房會勝過什麼摔角動作示範,報紙銷路也會大增;假設中國工夫能在擂台上痛宰小日本鬼子,對激勵軍民士氣更是大有助益。
但主辦單位還高興不到半天,就發現「打趣開大了」,原來是信誓旦旦要當眾教訓力道山的「山東鐵」,竟趁著眾人忙亂時,腳底抹油、溜之大吉了。到了12月2日晚間,力道山在台的最後一場飾演時,「山東鐵」仍舊不見蹤影,主辦單位無奈,隻好找了在日治時代受過東洋拳擊訓練的原住民拳王杜東輝,以及柔道冠軍張聰輝兩人來挑戰。正本是要在台灣同胞劈面,請出中國武林妙手,教訓一下小日本鬼子的,結果卻變成爲了受過日本奴化教育的台灣人與原住民,用東洋拳或日本柔道去挑戰,真的是勝了不單榮、敗了更丟臉;但問題是那些自稱中國工夫無敵的妙手們,凡是「說」得一口好工夫,真要叫他們上台,卻有沒人敢來。
自稱中國工夫的妙手臨時列席,主辦單位急得跳腳,隻好與報社記者協商,將這位來自台東,在拳壇被稱作是「黑牛」的原住民拳王杜東輝,改為比較響白的名號「黑霸王」,出戰日本職業摔角手。12月2日晚間,杜東輝在三軍球場登台,先與滿臉落腮鬍的另外一選手阿部修較量。結果出乎眾人意料,第一回合還沒結束,杜東輝就被阿部修壓制得根蒂無法動彈,不到兩分鐘,裁判已宣布阿部修獲勝。其餘在台下本來準備好了,也要上台一顯身手的十幾位國術、拳擊及柔道選手,一看苗頭不對,也都上廁所的上廁所,打電話的打電話;有的說祖母在醫院将近生了,有的說大師生理期猝然來了,反正從杜東輝比完,就沒武林妙手上台了。主辦單位隻好趕緊請力道山上台,以另外一選手吉村通明作對手,示範飾演職業摔角裡的各種攻守技術。力道山這次來台飾演,獲勝掀起了台灣一片職業摔角熱。也就是說,在中視播出《摔角大賽》前,日式職業摔角已先在台灣廣受歡迎了。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1971年3月8日(星期一),就在婦女節這一天,被台視封鎖得将近梗塞的中視,竟然在黃金時段,推出一個讓全台婦女都感慨震驚的節目《摔角大賽》。這個節指标內容,當然不像多年前在台灣廣受歡迎的日本電影《龍虎鬥》。因為電影裡雖然也有摔角擂台上的激烈打鬥,但過度殘忍的鏡頭,早在亞洲各國上映前,就針對各國差别的電檢尺度是先修剪了。況且電影裡還無力道山與美國對手動聽的友情,與女配角岸惠子纏綿的愛情,以及名歌星江利美的婉轉歌曲,這些凡是女性觀眾能遭受的。但電視上的日式職業摔角就差别了,那年代還沒有行政院新聞局,隻有教育部底下的文化局,會在電影上映前審查內容。但電視台高官凡是兩蔣的親信,官職卑微的文化局官員,也以為電視節目一定會配合國策,哪裡想到中視會在黃金時段,播出這些連電影裡都看不到的「減色」畫面。
沒女配角、沒稱揚、沒劇情,徹底強調激烈打鬥的《摔角大賽》,被中視一播出後,悍然收視率超高,在那隻有兩家電視台的時代,中視剛完成爲了中南部的轉播站,這個節指标超高收視率,豈但招來大量的廣告,把别的冷門時段的空檔都補滿了,連電視機的銷路也大大增長。很是是這節目是自日本買來,以是大約用玄色播出,也激起了民間換購玄色電視機的風潮。不過由於播報者對日式職業摔角也是所知無窮,隻好把武俠小說裡的各種招式拿來瞎扯,凡人馬場的手刀成爲了「鐵沙掌」,朝鮮裔選手金衣用的是「鐵頭功」,别的什麼旋空三彈腿、奪命剪刀腳的,這個節目經由國語播報,真的隻能用「說的是一套,做的是另外一套」來描畫。
中視的《摔角大賽》播出後,台視根蒂毫無抵擋之力。其實從中視一開播,台視就使出各種必殺絕技,兩家電視台高層劍拔弩張、公開叫陣。中視仿照美式肥皂劇,首創國語連續劇《晶晶》;台視也推出電視小說《風蕭蕭》。而台視播出黃俊雄的布袋戲《雲州大儒俠》;中視則播出許王的《金簫客》。但在這兩場的競爭裡,兩台高層根柢上還掛著「君子之爭」的假面具。但是到了職業摔角,這些老蔣豢養的媒體人就豈論什麼「朝儀」,跟我那些小高級外省人的女同學們一樣,假面具也不戴了,就這樣公開的嘶咬抓奪起來。台視先攻擊中視在黃金時段播放暴力節目,並向文化局告狀;但等中視將《摔角大賽》移到星期五晚間十點以後,空出來的星期一黃金時段,台視也不落人後,自6月7日起,在每星期一的同一時段,播出美式職業摔角的《摔角擂台》玄色節目。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電視裡的職業摔角雖然激烈,但終究是假的;比起兩台高層的惡鬥,隻是小巫見大巫。但問題是電視有個幾十年不變的老問題,就是瘋子演、傻瓜看,觀眾永遠都能比演員更入戲。3月8日中視第一次播出,即時就出了性命。家住台東縣台東鎮和平街76號的大新百貨公司老闆,也是台東鎮百貨公會理事長的張春茂(57歲),因為賽程太緊張,竟然心臟病發,倒地出生。逼得中視高層越日還透過處所社發稿澄清,提示觀眾:「摔角純屬一種職業性的飾演,選手對壘動作看來傳神,事實隻是飾演,許多動作凡是噱頭。選手動作看來粗重,但不緻傷害對方,巴望觀眾看這部影集時,千萬不要緊張,最好把它看做興味性的電影。」
問題是你電視台高層說隻是「興味」,有些觀眾的心臟卻不太有幽默感。12日晚間中視第二次播出《摔角大賽》時,家住苗栗縣公館鄉鶴岡村6鄰79號的男子邱芬選(38歲),到鄰居劉進興家裡看到九時四極其左右最緊張時,猝然倒在地上。經警方會同衛生所主任劉俊亮驗屍,確認是心臟病出生,交由其家屬收埋。中視高層對再次出現觀眾暴斃已不予回應,報紙也懶得再報這不是新聞的常識,保險公司卻找到了廣告機會。原來是國華人壽保險公司發布新聞,4月19日晚間,台北市南京東路4段87號的西藥房老闆陳金水(42歲),看《摔角大賽》時緊張過度,心臟麻痺出生。由於陳金水在2月9日剛向國華人壽投保壽險120萬元,隻繳第一年保險費,事項一發生,國華人壽即時派員慰唁並如數理賠。
台視頻頻攻擊中視播出的《摔角大賽》太過粗野,形成觀眾無辜出生;但是文化局官員以往從未審查與禁播過任何電視節目,更何況當時正逢聯合國席位保護戰的關鍵時刻,對於禁播收視率這麼高又廣告滿檔的日式職業摔角節目,也惟恐惹起盟國的反彈,隻好將這個問題「冷處理」,隻在4月8日宣布:「電視台播出的《國際摔角飾演大賽》電視影集,已惹起社會複雜反應,本局對這項影集決予從嚴檢查。關於這類節目能否適於本國電視播映,也將審慎權衡,以作進一步的處理。目前摔角飾演節目影集合,凡有毆打裁判,在台下扭打,以腳劇烈辚轹身體,以手指挖眼鼻,以及流血等鏡頭,均將予以刪除,其有過份殘暴者,即將該集禁止播映。」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這一下台視高層沒話說了,人家一集嚇死一個觀眾,大師卻一集嚇死兩個觀眾,顯然美式職業摔角比日式職業摔角更暴力。問題是文化局那些小官們,在這個應酬機靈時刻,連小日本都不敢冒犯了,又豈敢冒犯更大尾的老美?結果是兩台競播職業摔角後,豈但是老人嚇死,小孩也不得安寧。小學裡到處可見有孩子在摔角,你拉我脖子,我踩你肚子。雲林縣虎尾西螺一帶,由於民風剽悍,本來就崇尚武術,許多國高中男生竟在校中架設簡易擂台,男生們在台上廝殺打鬥,女生們在台下拍手尖叫。社會大眾對兩台高層一壁爭相播出這些殘忍又荒謬的節目,一壁又互批對方應該負責的狗咬狗把戲,實在是忍無可忍了。
即便在報章雜誌上,主張禁播的專家評論或讀者投書,早已能編成四庫全書了;問題是老鼠再怎麼開會討論,也無法替貓咪掛上鈴鐺啊!文化局在各界抗議下,仍試圖為兩台高層保住這「聚寶盆」;局長王洪鈞還說:「歐美、日本、香港的電視台,大多也都有類似的摔角影片。每個國家掃尾推出這個節目時,都曾受到異議,但日子一久,自身也就見怪不怪了。」但是文化局的小官們雖然也想幫兩台護航,但眼看光輝的十月就將來臨,何況今年還要慶祝建國一甲子,這樣的節目再播上來,隻怕自身都要丟官。到了9月16日,處所黨部第四組(後來的文工會)終於露面,約談了中視總經理黎世芬和台視總經理周天翔,請兩台高層眼睛放亮點,見好就收,別在這大節日裡鬧事。
處所黨部露面協調後,兩台高層外觀上「從善如流」,豈但宣布下週起停播職業摔角,台視連泰國拳節目也一起停了,中視也停播了莒拳(跆拳道)節目。問題是兩台高層為了摔角節目,早已殺紅了眼,即便宣布下週停播,反正不是兩蔣敕令停播,還有點縫隙可鑽。下午台視就述說廣告客戶,本週起將每天播出一場摔角,然後自下週起停播。中視曉得後也述說客戶,將在未來兩天裡連續推出六場。兩台高層這樣急著「出清存貨」,豈但惹惱了四組主任陳裕清,也驚動了秘書長谷鳳翔,兩台高層隻好趕緊露面澄清這凡是謠言,摔角節目本週不會加播,下週起停播,自身準備慶祝光輝的十月了。
電視裡從此看不到日式職業摔角後,等於是替剛發明不久的閉路電視(錄放影機)免費促銷。由於剛上市時還特别昂貴,也少有家庭買得起,于是成爲了咖啡室與冰果室招攬家丁的生財東西。當然,這些在1970年代特别風行的店面,大多裝潢簡陋,空氣污濁,一排排的沙發椅前放著一架閉路電視,集體都放映兩種日式摔角,一種當然是馬場豬木那種日式摔角,另外一種則是讓乾女兒變濕女兒的那種日式摔角,不過要提示小友人,這種爺爺教阿姨的摔角,小孩子千萬不能學,人家爺爺是練過的。直到後來有線電視興起,要看摔角在家裡就能夠看了,這種咖啡室與冰果室才慢慢沒落,成為五年級生青春記事簿裡的一頁。
全站熱搜